天天羽球 马来步“辅脚之蹬”,教你几招轻松搞定!

来源:爱酷猪责编:网络时间:2024-05-11 00:05:06

马步是后场时头过头的后退步; 初学者最容易忽视的技术细节是转身的辅助脚踢。 辅助脚是不持球拍一侧的脚,即右手球员的左脚。

为什么这么容易被忽视? 是不是可有可无? 如何踩“辅助脚踏板”?

●仔细看看“辅助脚踏板”

图片01-1 马来步辅助脚踏板

图片01-2 马来步辅助脚踏板

图片01-3 马来步辅助脚踏板

图片01-4 马来步辅助脚踏板

●肖杰:“副脚踩”是一种位移

图02-1 不带辅助脚踏板的后场过顶步法

图02-2:带辅助脚踏板的后场过顶步法

图02-3:只想着转弯却不知道辅助脚的位置

图02-4:有了辅助脚的位置,几乎一推一转就可以到达后场。

●李在福:“辅助脚的踏板”是“七步后退步”的组成部分“2”

图03-1 左脚落地时的状态

图03-2 左脚着地时的侧视图

图03-3 后场过顶撤退七步法

●御刀客

根据以上信息和专家的教导,余道克整理出了马来步中“辅助脚踏板”的概念。

一、认识“辅助脚踏板”的困惑

困惑一:我以前没有注意到“辅助脚踏板”。 是不是可有可无?

理解:在后场过顶步法中,助攻脚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我们把“辅助脚踏板”分为三种形式来理解:肖杰的初级位移法、李再辅的中级小踏步法、美国羽毛球教练的高级大踏步法。 那么,至少“位移”是少不了的吧?

图04-1:这是一直被球友质疑的辅助步法(进阶步法)

困惑二:辅助脚踏板容易受伤吗?

这是上图中“进阶步骤法”造成的误解。 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可以尽量不使用大步法,这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小朋友们的蹬脚游戏你一定很熟悉吧? 没有人担心他们受伤,对吧?

图片04-2 儿童辅助踩踏游戏

困惑三:辅助脚如何推?

其实,对于初学者,特别是小朋友和老同志来说,真正的难点在于了解要领并熟练掌握。

后场头顶后退步的“踢转”分为三部分:起步(或“双脚小跳”、“分步”)+辅助脚踢(或“插入的步骤”) + 右脚落地。

一个完整的后场过顶步,首先,前场起步步是不可或缺的。 二是推转,主、副脚同时向后推。 第三,跟随髂转,然后跳步。 第四,如果对方的高远射距离底线较近,“马步”可能不到位。 建议业余爱好者加一个后退步。

图04-3 开始迈步后,双脚同时并拢

图04-4:转髂再跳步

图04-5:马步后加一小步

2、“辅助脚踏板”的主要功能

1.加速

肖杰教授将“起跑踢无力”概括为“后场步法第一失误”:起跑时踝关节没有用力,脚的踢球动作不是靠发力获得的前足和踝关节。 它依靠大腿抬起来启动...

2.插入步骤

在初学者看来,这主要是追球移动,力求后退步少,步幅大。 于道克认为,这是“辅助脚踏板”的次要追求。

3.有益的髋部旋转

这是辅助脚踏板的本质作用,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 本文力求解释和强调我希望初学者能够理解和注意的一点:有益的髋部旋转。

臀部(腹股沟区域)是躯干和腿部之间的连接处,使躯干和腿部能够独立地向前、向后和向侧面移动。

图片05-1 髋骨

“后场第一错步”:起跑时,脚的踢球动作与髋部旋转不协调,因此起跑时没有加速或突然性……

辅助足的位移与髋部的旋转互为因果。 从人体生理角度来看,如果要转动髋部,就必须移动辅助脚; 您必须先移动辅助脚,然后才能转动臀部。 当林丹和张宁前后移动较大距离时,辅助脚的位移和臀部的旋转是互为因果的。

图05-2 林丹前后场长距离移动时的辅助脚位移和髋部旋转

图05-3 张宁前后场长距离移动时的辅助脚位移和髋部旋转

三、“辅助脚踏板”的重要意义

羽毛球技术,一是技术,二是步法。

第一个技术层次是后场的高长球。 只有找到“肘击头因球拍”的感觉,才能轻松让羽毛球从后场传到后场。

第一级步法是后场的过顶和向后步法。 只有找到“辅助脚踏板”的感觉,才能流畅地击球天天羽球,变换各种吊球、劈球的技术,应对对手的“反手压力”。

另外,“辅助脚踢”有利于髋部旋转,并不局限于过顶步法。

图05-4:直向后步法的“辅脚踢”

4。结论

我们的口号是:踢开辅助脚转臀,轻松抬头。

初学者不要追求辅助脚的移动距离,只要有位移帮助转动髋部即可; 建议在马步后加一个台阶,这样很容易到达底线,又不伤腰。 熟练后,去掉“马步”后加的步,然后蹬车、转身、跳跃,直至到达底线。

图06:马步后加一步

当然,明知“尽量不要用反手”却因年龄、身体、汗球等原因而坚持在过顶区域使用反手技术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于道可练反手的感觉也比练正手的好。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李宗伟“后场过头步法动作圈”中的“辅助脚踢”。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