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八大王”“八贤王”是谁?

来源:爱酷猪责编:网络时间:2024-05-12 23:03:40

在《包青天》、《寇老喜儿》、《杨家将》等影视剧中,都有一个嚣张跋扈的王子,手握八面金锏,把国王打昏,诽谤大臣。 他被称为“完全无敌”。 剧中他被称为赵德芳,或者也被称为“八王爷”、“八贤王”。

历史上确实有一个人,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子。 《宋史·氏族传一》记载:“太祖四子:长腾王德休、燕邑王德昭、蜀王德琳、康惠王德房、二秦时,德秀、德林均早逝,谥号王奉。

也有人认为八贤王应该是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

但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去世于宋太宗时代。 无论排名还是史料,都没有这两位被册封为“八贤王”的记录。 就算被封为“贤王”,也不应该排在第八!

那么,历史上的“八贤王”是谁呢?

《八王》

“八贤王”就是赵元彦。 为什么是他? 我们只需比较几个要素就可以理解。

宋太宗第八子。 《八王子》、《八贤王》中的“八”字,是有确切来历的。 历史文献中确实被称为“八王”。

《宋史》传记多,文字多,故事多。 说明历史上有人,材料凶猛。

宋太宗赵光义有九个儿子,赵元衍排行第八。 老父亲通常都偏爱小儿子,宋太宗也不例外。 他甚至觉得,既然赵元彦还年轻,不如自己陪在他身边,等到他二十岁,然后开宫称王。 由此,赵元彦在宫中得到了一个绰号:“二十八太保”。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对八弟十分疼爱。 不久,他被封为校太保、左卫将军、御史大夫,并被封为曹国公。 这是赵元彦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套官职和头衔。 四年后,十七岁的赵元彦离开皇宫,独居府中。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荣亲王府发生火灾。 从清晨一直烧到中午。 皇宫位于皇宫之中,导致皇宫被毁,也波及了皇宫内的很多建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查明起火原因后,一向温和的宋真宗疯了。 原来,赵元彦的侍女正在偷窃、贩卖金器。 由于担心丑闻曝光,她故意放火销毁犯罪证据。 宋真宗非常生气。 严惩直接责任人后,还对赵元彦处以罚款:解除吴信君军使,从荣亲王贬为端亲王,赶出宫,安排住进驸马府。史宝吉.

赵元彦遭遇大祸,心惊胆战。 对于一个嚣张已久的皇子来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宋真宗并不想杀他的兄弟,只是象征性地打了他一顿。

“兄弟永远不如兄弟”

宫火之后,赵元彦告别皇宫,远离皇权中心。 然而,在宋真宗临终之际,各种谣言甚嚣尘上。 其中就有赵元彦企图继位为帝的说法。 北宋官员邵伯文在《邵氏见闻》中说,宋真宗病危时,宰相李棣等人正在内殿祈祷等候。 。

李迪等人都觉得不妥。 毕竟,昭祯太子的爵位已经确定了。 身为太子,赵元彦在宫中长期呆着也是不方便的。 然而,没有人敢赶他走。 该怎么办?

一次偶然,翰林部的人端来了一盆热水,说这就是八皇子赵元彦想要的。 李迪急得不行,从书桌上拿起毛笔,蘸上墨水,把热水搅拌成黑色,然后递了过去。 赵元彦见状,心中一惊。 他认为水有毒,不敢再留在宫里,就赶紧离开了。

故事很传奇,但也存在漏洞:此时李狄已经被贬,当上了云州知县,不可能再继续当宰相了。

赵元彦

另外,《仁宗实录》记载,宋真宗去世时,赵元衍并没有陪在身边,而是留在家里养病。 直到宫里派出太监向皇帝通报自己的死讯后,赵元彦才病倒,赶到了宫中。 当他见到刘太后时,他放声大哭,在宫门外的一间小屋里守丧。 从这个记载来看,赵元彦并没有留在后宫。

平心而论,在宋真宗临终之际,无论赵元衍是否留在宫中,也无论是否产生了将皇位传给赵元衍的想法,从宋真宗去世前后的政治局势来看,都有可能赵元彦称帝是存在的。 的。

赵祯太子才十三岁,太年轻了。 宋真宗的兄弟中,只有赵元佐、赵元彦还健在。 赵元佐已被废黜,仅赵元彦受宠。 因此,赵元彦成为传闻中的太子妃人选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元彦虽然经常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但他也很清楚自己的特殊身份太引人注目,很容易受到批评。 于是,他没有跳出来抢王位,而是主动声称患病躲了起来。

事实证明,他或许也曾梦想过王位,但他却始终不敢涉足。 梦想还没完全实现就破灭了。

关起门来

宋仁宗即位后,刘娥被提升为太后,掌管朝政,实际上掌握了大权。

作为皇叔,赵元彦受到了许多特殊待遇,如太尉、尚书令、太师、镇安镇节度使、中武镇节度使等。

眼前的浮华并没有让赵远彦得意忘形。 他很清楚,这些特殊待遇都是烫手山芋。 于是,他主动退出。 赵元彦关门不见客人,请假也不去上班。 他在奏疏中胡言乱语,让刘太后认为他疯了,近乎愚蠢。

明成化二年(1033年),这是宋仁宗亲政的第二年。 有传言说,赵元彦将成为世界军事元帅。 内侍抓住了散布谣言的人,三司也紧随其后,逮捕了数百名涉案人员。

宋仁宗非常生气,觉得这个传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它必须有一个来源。 源头必须挖出来,而且越快越好。 于是请御史中丞蔡奇亲自主办此案。

为了尽快结案,还清赵元彦的清白,蔡奇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那些一日三遍写信、反复传谣的人,都是无知的老百姓,只是当作稀罕物来传播,没有其他意思。 这件事你不能怪罪八皇子。

宋仁宗这才意识到,案件拖得越久,传闻就越有可能是真的。 还不如赶紧结案,让谣言随智者止息。 结果,案件很快就结案了,数百名涉案人员中只有少数人受到了惩罚。

“狸猫换太子”之谜答案揭晓,赵元彦立功。 正是他说出了真相,才让宋仁宗终于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刘太后,而是李宸妃。 这件事很快修复并升温了宋仁宗与赵元彦之间的关系。 赵元彦终于度过了“闭门”十一年的艰难岁月寇老西儿,迎来了再次被宠的好日子。

庆历四年(1044年),赵元彦病逝,时年六十岁。 宋仁宗撰书,高度评价他的一生。 他在里面提到了八个字:“他的名声传遍天下,一切夷人皆闻。”

有血有肉

历史上的“八贤王”能配得上“圣人”二字吗?

赵元衍对北宋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示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兑现了宋仁宗“仁孝”的美誉。 然而,仅凭这种贡献还不足以称得上“有德”。

大多数历史文献都将赵元彦描述为“性欲受限、性欲有限”的太子。 这可能与他在刘太后时期的“闭关锁国”有关。 这种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对政治的态度。

不工作的日子,赵元彦除了装疯卖傻自保外,主要是读书写作,讲经史,编排丝竹,自娱自乐。

他对生母王德妃非常孝顺。 母亲生病时,她不仅烧香祈福,还自己备药。 她妈妈能吃多少,他就吃多少。 就算她妈妈不吃,他也不吃。

看得出来,他是一位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王子。

他不常参与政务,也没有威慑契丹的能力,更没有当皇帝的野心。 他最多也只是有这么一个梦想,被动地卷入一些政治事务。 他的行为上存在着年少轻狂、礼仪不善、生活奢侈、不顾大局、不顾国家大事、只考虑自己得失等诸多缺陷。

这才是真正的王子。 只要是真的,就配得上“有德”。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