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红酥脆的烧鹅皮,你能忍住口水吗?

来源:爱酷猪责编:网络时间:2024-02-07 19:01:40

▲ 棕红酥脆的烤鹅皮,你能忍住口水吗?摄影/吴学文

-凤舞君宇-

没有皮肤,肉体就没有灵魂。

说到吃,各种食材的“皮”显得非常多余,仿佛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包裹里面的精华。 说到加工蔬菜,第一步往往就是——“去皮”。

更不用说肉类了,比如炸鸡的脆皮就得被很多人扔掉; 即使在北方,牛羊皮也没有机会登上餐桌。 它们的最终命运是被做成小皮鞋……

▲ 人要脸,鸭子要皮。图/上海吃货集团

每次看到这些情景,凤舞先生都忍不住大呼:“真是浪费自然资源!皮不留,肉怎么吃?” 不吃皮的人可能会错过这世上最荡气回肠的美味。

不吃鸡鸭鹅皮?错过了无数美好

有些人不喜欢吃鸡皮通常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受不了油腻的口感,要么是觉得皮下脂肪太厚,不利于身材管理。

这两个所谓的缺点,在吃皮爱好者心目中,就是“他的砒霜,我的蜜”。 在不同的烹饪技术下,鸡、鸭、鹅皮可以有不止一种的滑度选择。 它可以是脆的、酥脆的、焦黄的、嫩的、有弹性的、或者滑溜的……

▲ 没有了这个皮,烤鸡还好吃吗?

皮下脂肪是美味食物的来源,让你满口多汁油腻,或者在烧烤时产生美拉德反应,让人不想再吃。 甚至可以说,整个食物的灵魂都在外层皮里。

炸鸡丨皮肤才是真正的灵魂

以炸鸡为例。 其实鸡肉本身就已经足够诱人了。 鸡肉经过高温油炸,又软又嫩。 咬下去,鲜美的肉汁和饱满的脂肪就流淌出来。 但无论肉本身多么诱人,也只是味道的万分之一。 没有鸡皮的炸鸡当然是不完整的,它只吃掉了肉体,并没有获得灵魂的升华。

▲炸鸡翅,鸡皮是介于脆皮和肉之间的媒介。图/婆婆

腌制过程中,鸡皮最先接触到腌料,因此最有风味。 涂上炸鸡粉后,不仅给鸡皮增添了一丝酥脆感,而且还保护了鸡皮,不直接接触热油,使鸡皮酥脆的同时又保留了其柔软有弹性的口感。 咬一大口,鸡肉很容易就从骨头上掉下来,但鸡皮却很难轻易撕下来。 鸡皮和鸡肉没有什么区别。 轻轻一拉,你会发现鸡皮酥脆的外表下隐藏着明胶的弹性质感。 咬一口,简直就是完美的炸鸡。

▲鸡皮在滚油中重生。图/图虫·创意

但如果你只喜欢炸鸡皮,你还有选择。 老北京的美式炸鸡店,如白纸坊、新桥、永顺等,大部分都是单独出售炸鸡皮的。 炸好的鸡皮色泽金黄,酥脆嫩滑,味道清淡。 一旦你把它拆开,它就会“吱吱”地破裂。 入口酥脆,香气四溢。 嘴里还有油在流。 每一口都是美味,不留遗憾。

烤鸡皮丨从东北吃到西南

同样是经过高温制作的,烤出来的鸡皮有着不一样的质感。

在什么都能烤的东北,鸡皮并不是每桌必点,但只要吃过一次,就一定会难忘。 将鸡皮切成小块,紧紧地串在竹签上,放在炭炉上烤。 火候是关键,保证鸡皮熟透是基本。 真正考验功力的是如何保证外酥里嫩。 按照东北方言来说,这种纹理有两个字:“叏叽”。

▲ 光看颜色就笑了。摄影/、图片/慧图网

这还没有结束。 东北烤鸡皮的灵魂,其实就是上桌前撒上的一把白糖。 鸡皮还滋滋作响,油腻腻的,白糖半融化在油脂里。 吃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表面酥脆,里面有嚼劲。 ,再加上白糖的颗粒感,其鲜美的味道堪称东北烧烤的隐藏之王。

▲ 来自西南的烤鸡皮,麻辣鲜香。上图为昆明绵川商贸有限公司拍摄,下图为慧图网拍摄,上图为慧图网拍摄

西南人的烧烤桌上还有烤鸡皮。 辣椒腌制的鸡皮非常好吃。 火盆上的铁网用作烤盘。 一盘鸡皮直接倒在上面,半炸半炸,直到鸡皮卷曲、滋滋作响。 油,如果靠近煤的部分还有烧焦的痕迹,就可以蘸酱吃。 与东北烤鸡皮相比,少了些酥脆,却更有嚼劲,又是另一种美。

白切鸡丨皮好脆

与复杂的加工工艺不同,鸡皮简单来说就是白切鸡。 鸡肉要经过繁琐的炖制过程。 从锅中取出后,必须立即放入冰水中。 冷藏后,鸡皮会迅速收缩,可以吸收所有汁液。 锁紧的同时,鸡皮变成了酥脆的质感,这是经过冰与火的洗礼后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美味。

▲如果去掉这层皮,白鸡就没味道了。图/图虫·创意

如果在肉与皮之间加上薄薄透明的皮冻,那就更难以割舍了。

烤鸭丨就是为了这个皮肤

说到鸭皮,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北京烤鸭。 我热切地看着厨师把鸭皮剥下来,趁热沾上糖,放进嘴里。 脂肪和糖混合在一起。 这绝对值得我闭上眼睛几秒钟来回忆。 皮肉混合,卷成薄面团,塞入黄瓜条、葱丝、甜面酱。 趁着酥脆的感觉,咬上一大口,立刻就能体会到烤鸭的精髓。

▲上图:挂炉烤鸭皮,图/青年公社; 下图:焖炉烤鸭皮,图/吃什么信息局

南京烤鸭又是另一种风味。 鸭子烤好后,鸭肉的水分和脂肪都很好地隐藏在鸭皮下面。 带骨带皮切成小块,淋上一层厚厚的腌料浸泡入味。 鸭肉软嫩,鸭皮酥脆。 两者相辅相成。

烤鸭丨不吃皮,就等于没吃过。

在广东街头,烤鸭随处可见。 你可以挑一件挂在摊位最显眼的地方。 “当当摊”被砍了好几次。 伴随着皮开的清脆声响,鸭油渗入肉中,切片均匀干净。 广式烤鸭的皮下脂肪薄,油份少,蘸上搭配的酸梅汁,更增添了清爽的口感。

▲广东、广西人的烤鸭,据说是烤鸭的近亲。摄影/年度时光厚皮哪里多,图片/图片可爱·创意

在四川乐山,还有一种以皮闻名的甜皮鸭。 经过两次腌制、油炸、刷糖后,甜皮鸭肉质细嫩肥美,脆皮鸭皮油亮。 当你拿起一块时,手指上沾满了糖液。 鸭味裹着蜂蜜,肥美的。 加糖双重打击。

▲甜皮鸭是从乐山崛起的网红。摄影/ 图/图崇·创意

烧鹅丨因为皮厚,所以更香

但论起油的香气,无人能与鹅油相比。 烧鹅价格昂贵,不仅因为其质地坚韧、味道清淡,还因为烧鹅的皮比烤鸭厚两三倍,皮下的脂肪层更明显。 即使淋上汤,味道也非常好。 保持酥脆度很好…

▲ 脆皮烧鹅的美妙之处在于外皮焦黄酥脆。上图/吴学文,下图/72位租户

南方的带皮羊肉价值不菲。

周作人曾写过带皮吃羊肉:

“在我的家乡,羊肉是带皮吃的,与猪肉一样。读《桂存稿》卷十云:“羊皮是毛皮,不宜用于烹调。”《钓鸡利谈》 ”曰:“韩熙载遣使中原,中原人问江南为何不食剥羊。熙载曰:“乃因罗纨房地产业故。”故知江南。五朝就已经吃过羊皮了……”

为何南北在吃羊皮上存在对立?

▲ 黄土高原上的羊皮筏子。图/视觉中国

在北方严寒的时候,羊皮多用来制作皮衣、皮鞋,甚至用于运输的羊皮筏子。 羊皮很少被吃。 然而,在温暖富饶的江南地区,羊皮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产于祖国最南端海南省的东山羊,无臭,皮薄。 味道虽不如西南的浓郁,但味道清淡,余味悠长。 最受欢迎的羊肉吃法是东羊火锅。 带皮羊肉放入锅中,蘸上当地特制的酱料。 羊肉鲜甜,羊皮酥脆。 这是与北方火锅完全不同的体验。

▲ 等待清洗的海南山羊皮。摄影/、图片/慧图网

有些商店还出售单独的羊肉火锅。 羊皮晶莹剔透,香气扑鼻,味道比肉还要好。

贵州黑山羊的味道完全不同。 它有浓浓的肉味和柴火味,但贵州人有自己的调味方法:加辣红油,连皮吃,别有一番风味。 比如水城羊肉粉,一定是带皮的羊肉。 汤鲜美,皮脆肉嫩; 比如羊汤火锅,锅底使用带皮羊肉,搭配带皮山羊肉和羊杂,味道香辣醇厚。

▲ 贵州高原的冬天,少不了一碗羊肉面。摄影/朱锐

江南的羊肉主要是山羊和湖羊(北方羊的改良品种)。 山羊是平切的,湖羊是红烧的。 味道不同,但皮都要保留。 无论红烧还是做成羊肉饼,苏州藏羊肉都酥而不烂、软嫩细腻。 羊皮或糯而有弹性,或有果冻般的质感,这是苏州藏羊肉特有的细嫩。

▲江南带皮红烧羊肉。摄影/王宇

湖州红烧羊肉最大的特点就是味甜。 它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并辅以各种调味料。 是江南特有的浓油红酱。 羊肉烤至酥脆,羊皮炖至弹嫩。 浇上鲜汤,色泽红亮。 当你把一块放进嘴里时,羊皮在你的嘴里行进,美味的香味在你的味蕾上绽放。

▲ 肥肉30%、瘦肉70%的上海白切羊肉。图/上海白头羊汤

上海白切羊肉肥瘦比例恰到好处,呈半透明状,肉质细嫩。 配上一杯烧酒,就值一笔钱了。

猪皮的神奇之处:弹嫩、松软、酥脆

猪皮是餐桌上最常见的皮肤。 它可以酱、烤或炸。 从北到南都有各种口味。

▲ 凉拌猪皮。摄影/,图片/慧图网

皮冻是北方过年的象征。 虽然是凉菜,但做一锅却并不容易。 油脂一定要刮干净,才能保证口感。 人们在烹饪时必须留意它以确保外观。

东北皮凉粉不加酱油等调料,只是用水煮。 可分为“清凉粉”和“花凉粉”。 “青芝”只有肉冻,没有皮,没有肉,颜色呈乳白色。 它浸入与酱油和蒜末混合的蒜酱中。 是餐桌上的一道绝佳饮品。 花冻有肉皮,肉皮散在肉冻里。 咬一口,肉皮就弹到牙缝里,吃起来肥美爽口。

▲ 猪皮凉粉,从南到北吃。摄影/倒影、图/图虫·创意

当冷冻猪皮到达北京时,它有了一个更优雅的名字:豆瓣酱。 豆类是青豆、黄豆、干豆、胡萝卜,酱汁是里面加的酱油和老抽。 颜色更艳丽,质感更丰富。

猪皮虽然在南方吃得较少,但也用在刀刃上。 比如包汤包的时候,皮冻就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婚宴上的肘子是用小火慢炖的,用蒜末、红油、香菜调味。 肥而不腻,脆而不烂。 但仔细一看,肘部的皮肤肯定是最先被抢走的。 只有一个原因。 :香。

▲ 苏州周庄,蒸笼里蒸万三蹄。摄影/吴学文

但在广东人看来,猪皮最好的归宿就是做成烤乳猪。 在粤菜中,烤乳猪分为两种:带皮的和光滑的。 猪皮又称“芝麻皮”。 它是用大火烤的,表面不断涂上油和酱汁。 这样,被油炸出来的猪皮,气泡松散,如芝麻点,密密麻麻,吃起来酥脆迷人。

如果想要更酥脆的肉皮,还可以选择云南脆皮五花肉和桂林米粉。 五花肉经过反复腌制和油炸。 可以和米粉一起煮,也可以和米粉拌在一起。 铁板酥脆的皮和香喷喷的香气是整碗的亮点。

▲ 吃完这酥脆美肚,你就是街上最帅的小伙子。摄影/司小乐

辽阔的华北平原是吃驴的圣地——无论是河北、山东还是河南,红烧驴皮、凉拌或做汤,总能成为一道美味。 著名滋补品阿胶的主要成分就是驴皮。

在人们靠湖、靠海边吃饭的地方,人们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美味的鱼皮。

▲冷鱼皮。图/视觉中国

果皮不仅可以作为配料,还可以作为香料。 最著名的代表是肉桂和陈皮。 肉桂是肉桂树的树皮。 用于给各种炖、煮、腌制肉类调味。 陈皮可用来烹调陈皮鸭、陈皮鸡等荤菜; 也可用来制作陈皮粥、陈皮汤。 也可用来配制陈皮茶、酿造陈皮酒。

至于果蔬家族,有苹果皮、葡萄皮、茄子皮、西瓜皮等,吃还是不吃? 好吃不好吃? 怎样才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呢?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广东新会陈皮花生。摄影/吴学文

-结尾-

文字| 赵四

编辑| 大禹

封面摄影| 吴学文

生活中,“瘦”一点也很有趣

留言说说你吃过什么样的“皮”?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原汁原味的风景】原创内容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