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要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低吸热路面技术规范

来源:爱酷猪责编:网络时间:2024-04-07 15:03:5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低吸热路面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低温规范

CJJ/T 206-2013

批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生效日期:2014 年 6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14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低吸热路面技术规范》的公告

《城市道路低吸热路面技术规范》现已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206-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 年 11 月 8 日

前言

编制组按照住建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并广泛征求意见。 在此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一般原则; 2. 术语; 3、基本规定; 4、保水沥青路面; 5、耐热沥青路面。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管理,具体技术内容由长安大学负责解释。 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发送至长安大学(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邮政编码:)。

本规范主编:长安大学

本规范参与编写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川实业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沙爱民、裴建忠、蒋伟、赵鑫、李东、刘丽芬、高中军、王先华、徐平、徐世国

本规范主要审稿人:张帆、徐波、张进喜、李建民、王晓华、陈团结、魏立新、王迅、曹亚东。

下载链接:

百度网盘:

新浪网盘:

豆丁网:

1 一般

1.0.1为了适应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规范低吸热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养护,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城市广场低吸热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养护。

1.0.3 城市道路低吸热路面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其道路性能、降温效果、环境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1.0.4 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城市广场低吸热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养护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学期

2.0.1 低吸热路面较低的热

基于路面换热原理,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实现同等条件下比常规路面降温3℃以上。 包括保水型、热阻型等。

2.0.2 保水乳

乳液是由特定材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硬化后的保水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能。

2.0.3 保水沥青路面水-

以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为母材,其孔隙中充满保水岩浆,使其成为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路面。

2.0.4 热阻沥青路面热

路面设置耐热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的沥青路面。 耐热沥青混合料一般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矿物材料代替普通矿物材料制成。

3 基本规定

3.0.1低吸热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的规定。

3.0.2 夏季炎热多雨地区需要路面降温的次干道和城市低等级道路、广场、室外停车场的铺设,可采用保水沥青路面。

3.0.3 保水沥青路面的母体结构必须满足透水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要求。

3.0.4 保水岩浆原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宜采用工业废渣等材料。

3.0.5 耐热沥青路面可用于需要路面降温的各级城市道路、广场、室外停车场等。

3.0.6 耐热沥青路面的耐热矿物材料宜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矿物材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3.0.7 低吸热沥青路面施工前应铺设试验段。

4 保水沥青路面

4.1 材料和结构设计

4.1.1 保水沥青路面母材为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宜为20%~25%。 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开级配防滑耐磨层法进行。

4.1.2 保水沥青路面母材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CJJ/T 190的规定。

4.1.3 保水岩浆可由矿渣粉、粉煤灰、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组成。 各组分的比例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 保水岩浆物质比例

材质成分

成分比(质量比)及允许偏差

矿渣粉

47%±7%

粉煤灰

4%±1%

熟石灰

8%±2%

41%±4%

4.1.4 矿渣粉应呈碱性,平均粒径不大于75μm,比表面积不小于400㎡/kg,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粒化高炉矿渣》的规定。水泥和混凝土用粉》GB/T 18046规定。

4.1.5 粉煤灰应为一级粉煤灰,细度不宜大于75μ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和混凝土用粉煤灰》GB/T 1596的规定。

4.1.6 消石灰应为一级消石灰,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的规定。

4.1.7 保水岩浆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水标准》JGJ 63中素混凝土搅拌水的水质要求。

4.1.8 配制保水岩浆时,应将矿渣粉、粉煤灰、熟石灰按规定比例混合均匀,并加水搅拌至岩浆颜色均匀、无结块为止。

4.1.9 保水沥青路面的保水结构层与下层之间宜设置防水粘结层。 挡水结构层厚度不应小于5cm,按图4.1.9所示结构设计。

图4.1.9 典型挡水路面结构设计图

1-保水沥青面层; 2-防水粘合层; 3-中面层; 4-下层; 5-基层; 6层底基层

4.2 性能要求

4.2.1 保水岩浆配制完毕后应立即测定流动度,流动度应满足10s~14s。 流动性测量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

4.2.2 保水岩浆硬化后应进行7天的标准养护。 抗折强度不应小于0.5MPa,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MPa,吸水率不应小于30%。 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砂浆强度试验方法》GB/T 17671执行。吸水率测定方法按本规范附录B执行。

4.3 施工

4.3.1 保水沥青路面摊铺前应计算原材料用量。 保水精华液中各成分材料的用量应根据制备精华液时实际使用的各材料的用量和制备的精华液的体积计算。 保水血清体积按式(4.3.1)计算:

式中:V——保水浆液的体积(m3);

h——保水沥青结构层厚度(cm);

w——道路宽度(米);

l——路面长度(m);

VV——透水沥青路面的空隙率(%)。

4.3.2 保水沥青路面主体结构用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范》CJJ/T 190的相关规定。

4.3.3 保水岩浆宜采用工厂搅拌的方式进行混合。 特殊情况或条件不足时偶要下载,可采用现场混合。 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5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工程:可用水泥砂浆搅拌机现场搅拌保水岩浆。 砂浆搅拌设备和浆料储存桶应与材料车、洒水车一起移动,并应连续施工。 同时,应避免道路污染。

2 5000平方米及以上大中型工程:保水岩浆宜在厂内混合。 搅拌过程中,应控制保水岩浆的原料成分比例,并根据产出的保水岩浆的流动性及时调整用水量。 运输保水岩浆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运输车。

4.3.4 保水岩浆配制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浇筑施工。 浇注施工前,应测量保水岩浆的流动性。 当流动性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混合。

4.3.5 保水灌浆施工时,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低于50℃。

4.3.6 保水灌浆灌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型工程浇注保水乳液时,先用推车将保水乳液倒入透水沥青路面表面,用橡胶耙反复拖动,使其自然浸透。 同时用平板振动器辅助振动,保证保水乳液充分充满。 填充毛孔。 浇注保水岩浆时,应沿路面纵横方向从低处向高处浇注。

2、大中型工程浇筑保水岩浆时,应采用专用喷洒车,同时进行喷洒和搅拌。

4.3.7 保水岩浆应一次性填满,不得追加投料。

4.3.8 保水岩浆渗透完毕后,应及时清除地表残留的保水岩浆。 路面应满足结构深度的要求,并应符合路面防滑标准的要求。

4.3.9 施工完毕后,宜保湿养生7天,严禁人员或车辆通行。

4.4 质量验收

4.4.1 保水沥青路面的降温效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制冷效果测量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C进行。

4.4.2 保水沥青路面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工程

1 透水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应低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1点。

检查方法:检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压实试件密度、实验室标准密度)。

2 透水沥青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mm~-5mm。

检查数量:每1000㎡1点。

检查方法:钻孔或挖掘,用钢尺测量。

3 透水沥青面层的空隙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

检查数量:每1000㎡1点。

检验方法:钻芯取样、测量。

4 挠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次数:每车道1点,每20m。

检验方法:挠度计检验。

一般工程

5 保水沥青路面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2的规定。

表4.4.2 保水沥青路面面层允许偏差

注:1 水准仪对全线各车道进行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一次标准差σ; 当没有水准仪时,可用3m尺进行检测; 表中检验频点的数量即为测量线的数量;

2 还可使用自动检测设备检测平整度和防滑性能;

3、每口检查井应检查交叉检查井架与路面的高差。 十字法检查时,以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通过井盖中心的直线作为基线,另一条垂直于基线的线形成十字线进行检查;

4、空隙率是路面主体结构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测量项目。 空隙率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中T0708方法测定。

4.5 维护

4.5.1 保水沥青路面必须定期进行预防性养护。 当路面出现裂​​缝、松动、坑洼、凹凸等缺陷时,应及时进行养护和修补。 当路面技术状况各分项指标低于规定值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恢复或改善。

4.5.2 保水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应定期洒水。

5 耐热沥青路面

5.1 材料和结构设计

5.1.1 耐热沥青混合料中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的规定。

5.1.2 耐热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骨料宜选用导热系数小的骨料,细骨料可采用导热系数小的骨料代替。 导热系数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保温材料稳态热阻及相关特性测定的保护热板法》GB/T 10294的规定。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

5.1.3 采用耐热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功能层时,厚度宜为3cm~5cm,并宜直接铺设在原路面层上(图5.1.3)。

图5.1.3 热阻路面典型结构组合设计示意图

1-耐热沥青层; 2-原始路面面层; 3-基层; 4-底基层

5.2 性能要求

5.2.1 应测定耐热沥青混合料的冷却效果,冷却效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5.2.2 耐热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规定。

5.3 施工

5.3.1 耐热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的规定。

5.3.2 耐热沥青路面表面温度降至50℃及以下方可通车。

5.4 质量验收

5.4.1 热阻沥青路面的降温效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制冷效果测量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C进行。

5.4.2 耐热沥青路面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工程

1 耐热沥青路面面层压实度不应低于96%。

检查数量:每1000㎡1点。

检查方法:检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压实试件密度、实验室标准密度)。

2 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mm~0mm。

检查数量:每1000㎡1点。

检查方法:钻孔或挖掘,用钢尺测量。

3 挠度值不应大于设计要求。

检查次数:每车道1点,每20m。

检验方法:挠度计检验。

一般工程

4 沥青路面面层热阻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2的规定。

表5.4.2 沥青路面面层热阻允许偏差

注:1 水准仪对全线各车道进行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一次标准差σ; 当没有水准仪时,可用3m尺进行检测; 表中检验频点的数量即为测量线的数量;

2 还可使用自动检测设备检测平整度和防滑性能;

3、每口检查井应检查交叉检查井架与路面的高差。 十字法检查时,以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通过井盖中心的直线作为基线,另一条垂直于基线的线形成十字线进行检查。

5.4.3 耐热沥青路面质量验收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的规定执行。

5.5 维护

5.5.1 耐热沥青路面必须进行定期和预防性维护。 当路面出现裂​​缝、松动、坑洼、拥堵等病害时,应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 当路面技术状况分项指标低于规定值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恢复或改善。

5.5.2 路面应经常清扫,及时清除杂物、冰雪,保持路面干净整洁。

5.5.3 应加强道路检查,发现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

5.5.4 应定期调查和评估路面技术状况,并制定养护和维修计划。

附录A 流动性测定方法

A.0.1 保水岩浆流动性测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和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中水泥浆流动性(倒锥法)试验方法进行。

A.0.2 主要试验设备应包括:

1 倒锥体(图A.0.2):材质可以是玻璃、不锈钢、铝或其他金属;

图A.0.2 倒圆锥示意图

1-指针; 2个定位螺丝; 3-液位; 4-出口; 5-法兰

2 容器:体积不小于;

3 支架:金属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倒锥体;

4个级别;

5 秒表:精确到0.1秒。

A.0.3 试验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试验前,应将倒锥体垂直放置,并用水平仪检查垂直度。 向倒锥体中加水,调节指示器位置,保证体积为±5mL;

2 用手堵住倒锥体的出口,松开手指的同时按下秒表,当流出间歇性时再次按下秒表。 当温度为20℃±2℃,流出时间为8.0s±0.2s时,可采用倒锥体。

A.0.4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

2. 使用前用水润湿倒锥体1分钟。 用手指或插头堵住插座。

3. 将浆液缓慢加入倒锥体中,随着接近指针而减慢速度,直至体积达到±5mL。

4. 按下秒表,同时松开手指或插头。 当浆料的流出变得间歇时,再次按下秒表。 记录时间,精确到0.1s,即为流动性。

5 至少进行两次试验,浆料不得重复使用。

6 试验应在搅拌结束后1分钟内完成。

7 倒锥体使用后应清洗干净。

A.0.5 试验结果应取两次以上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值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0.2s。

附录B 吸水率测量方法

B. 0.1 本方法可用于测定保水材料的吸水率。

B. 0.2 测定保水材料吸水率的主要测试仪器应包括:

1容器:能保持一定的水位,能完全淹没4cm×4cm×16cm小梁标本;

2 天平:测量范围1kg以上,精度0.1g;

3条毛巾;

4温度计;

5.烤箱。

B. 0.3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一组试验至少准备3个小梁标本,标本尺寸为4cm×4cm×16cm。 试模可用于灌注成型,标准固化7天后即可脱模。

2、用卡尺测量试件的长、高、宽(精确至0.1mm)。 测量时,每个长度选择3个位置,取平均值计算试样的体积(V)。

3 将试样放入20℃水中24小时,将试样从水中取出,用干净、柔软、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去试样表面的水,称量饱和质量样本的面积(m1)。

4 将样品放入 60°C 烘箱中 48 小时,并称量样品的干重(m2)。

B. 0.4 保水材料的吸水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1——试样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的表面干质量(g);

m2——试样干重(g);

V——试件的体积(c[size=11.]m3);

γw——20℃时水的密度(0./c[size=11.]m3))。

B. 0.5 试验结果应为三个以上试件吸水率的平均值。

附录C 冷却效果测量方法

C.0.1 此方法可用于判定冷却效果。

C.0.2 主要试验设备包括:

1 制冷评估测试系统:该系统由加热模块、辐射强度控制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组成(图C.0.2)。

图C.0.2 散热评估测试系统

1-测试台; 2-隔热板; 3-标本; 4-铂电阻热电偶; 5-数据记录仪; 6-碘钨灯

加热模块:采用碘钨灯管作为辐射源,功率300W。

辐射强度控制模块:使用总辐射表和太阳辐射强度检流计读取辐射强度。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自动采集设备。

2个环境室。

C.0.3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组试验至少应准备3个试件。 采用车轮碾压法形成车辙板试件,尺寸为30cm×30cm×5cm。

2 校准加热辐射源的高度。 辐照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时,辐照高度应为试件表面温度在3h±1h内达到60℃时的辐照高度。

3 将试件放入试验槽中,用泡沫聚苯乙烯覆盖试件的侧面和底部,并进行隔热处理。 保水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放置前,应先在20℃水中浸泡12小时,擦净表面水分,待其处于饱和干燥状态后,方可放入试验槽内。

4 在试件中间布置3~5个温度传感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cm。

5. 打开碘钨灯并开始加热样品。 加热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频率应至少每15分钟一次。 总试验时间以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表面温度达到60℃的时间为准。 普通试件的材料和成分设计应与低吸热试件相同。

C.0.4 冷却效果可用试件实际测量温度与60℃的差值来表示。

本规范中使用的术语解释

1 为便于实施本规定时区别对待,对不同严格要求的术语解释如下:

1)这意味着它非常严格,必须这样做:

正面词是“必须”,负面词是“严禁”;

2)表示严格,正常情况下应该这样做:

正面词语用“应该”,负面词语用“不应该”或“不得”;

3) 表示允许有轻微的选择。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这样做:

积极的词是“合适”,消极的词是“不合适”;

4) 如果表示你有选择并且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这样做,则使用“can”。

2 规定应当执行其他相关标准的条款写作“应当符合……的规定”或“应当按照……的规定执行”。

参考标准清单

1《水泥和混凝土用粉煤灰》GB/T 1596

2《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相关特性的测定保护热板法》GB/T 10294

3《水泥砂浆强度试验方法》GB/T 17671

4《水泥和混凝土用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5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

6《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

7《透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8《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1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下载链接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