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何不同?

来源:爱酷猪责编:网络时间:2024-05-08 03:02:36

《三国演义》共六十回。 这是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 以曹操欺骗徐庶到许昌告发开始,以蜀汉攻克曹魏都城许都,实现三国统一为结束。 这本书与《三国演义》有很大不同。 罗贯中以《三国演义》为最初的创作蓝本,写下了《三国演义》。 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加入了浪漫的元素。 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们无法判断罗贯中是支持蜀汉还是贬低曹魏。

《三国演义》这本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个人主题,就是褒刘、抑孙、贬曹。 正史(包括《三国演义》)中,曹丕篡汉,四百年的汉朝就此结束,但笑到最后的却是司马氏家族。 结果是“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三国演义》中,蜀汉一一灭掉东吴、曹魏,统一三国,恢复汉朝。

这本书虽然与史实相悖,但却表达了作者心目中三国最理想的境况。 书中抒发了他的感情,有愤世嫉俗的,也有邪恶的,人物刻画细腻,忠奸分明。 最终的结果也符合大众的心理。 这是一本令人愉悦且激动人心的读物。 可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创历史言情小说。

既然是《三国演义》,那么内容肯定和《三国演义》有很大不同。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原作庞统死于风坡)

原著中,徐庶是刘备的第一军师,对母亲非常孝顺。 曹操命人模仿徐母亲的字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说母亲病了,思念儿子,于是骗徐庶前往许昌。 徐母得知后,痛斥儿子,愤而自杀。 徐庶虽然在曹操阵营,但他一生从未为曹操贡献过一丁点谋略。

《三国演义》一书中是这样的:徐庶识破了曹操送来的徐母的伪造字迹,却担心母亲的安危,犹豫不决。 在赵云的帮助下,徐庶将徐母安全带出了宫。 徐庶被许昌所救。 此后,徐庶留在蜀汉辅佐刘备,推荐诸葛亮出山。

原著中,冯楚庞统与刘备进入四川,却在落凤坡被刘章军乱箭射死。 书中,庞统成功逃离落凤坡,继续协助刘备攻克西川。

原著中,周瑜有着大将风范,但却嫉妒人才,心胸狭隘,一次次想要除掉诸葛亮。 书中,周瑜成为了一位正直宽厚的儒将,他与诸葛亮十分珍惜彼此的友谊。 “虞梁之谊”颇具传奇色彩,正是他极力主张孙尚香嫁给刘备。

原著中,曹操并没有称帝,而是汉献帝即位后,又在山阳郡封国生活了十六年才病死。 改书中,曹操公然篡汉,派华歆刺杀汉献帝。

与《三国演义》相矛盾的例子太多了。 这是一本奇怪的书,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三国的认知。

周大荒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 他学识渊博,文笔优美,想象力丰富,但还没有达到野史的水平。 读过这本书的人不仅惊叹于作者高明的思想,更折服于他的写作技巧。

四大经典中,《三国演义》人物最多,即使是三国迷也未必能全部记住。 但三国的所有人物之中,谁忠谁奸,其实很难说。 毕竟,“各谋其政反三国志,各尽其主”。 然而《三国演义》却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大家的忠奸,并为他们安排了不同的结局。 吕蒙攻打荆州,害关羽被杀,最终反叛,击败荆州,战死沙场。 篡汉的皇帝曹丕未能成功,反叛辽东,被迫自杀。 与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却败多胜少,最终被隐藏的地雷炸死。 如此一来,几乎所有我们认为的“大反派”在周大荒的作品中都没有美好的结局。

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年开始)。 这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主张个体解放和思想解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周大荒的《抗三国演义》始于1919年,1924年在《民德报》上连载,后编成书,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周大荒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 他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文化解放,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新文化学者,周大荒就是其中之一。

《三国演义》这本书在这个时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部反转小说,它的知识和营养有限,但在当时却具有很强的正能量效应。 我们不提倡盲目追星。 但对英雄的崇拜是非常有必要的。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当时的中国,非常需要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英雄人物。 三国时期不乏英雄人物。 周大荒写下《三国演义》一书,激励全国人民强国的斗志和决心。 无疑,《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是巨大的。

1930年,连载《三国演义》由上海庆云书局编辑出版。 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于右任为该书题写,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为该书作序,可见这本书在当时是多么轰动。时间。 与《荡寇志》续集(又称《水浒续集》)相比,《三国演义》比它好得多。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