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差异的真相:人种之间存在差异,但科学研究仍面临巨大困难

来源:爱酷猪责编:网络时间:2024-06-10 05:03:10

图片来源:在确定人种差异之前,我们必须就人类人种的数量和身份达成一致。不幸的是,人类学家对此持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他们将人类人种分为两个到两百个不等的种族。通常至少提到三种:蒙古人种、高加索人和尼格罗人种。Coon、Garn 和 Boser 更喜欢将这三个人种称为“基本人种”,并将它们视为由气候条件形成的群体。蒙古人种的身体适应在极寒地区生活,尼格罗人种的身体适应极热天气,高加索人种的身体适应这两种极端情况。这些人类学家还在名单中加入了三个非常古老和独特的人种:澳大利亚人、美洲印第安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然后他们进一步推测,根据地区划分,总共有大约 30 个“人种”,他们的外表具有不同且明显的特征。 他们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添加了阿尔卑斯人、地中海人、印第安人、北美黑人、南非黑人、北方汉人、印尼蒙古人种和拉迪诺人(拉美人体型的一种亚型)。我们注意到,即使在这个详细的种族分类中,也没有犹太人的条目。犹太人几乎存在于所有种族类别中。林顿更喜欢将血统的分支称为“类型”而不是“种族”。因此,我们可以将高加索血统细分为北欧、阿尔卑斯、地中海等,这通常是根据所需的精度进行的。林顿还提出了第三种遗传分类,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更纯粹。用这种方法划分的人类品种“是一群同质的人类,通常规模较小,其成员彼此非常相似。我们可以假设他们在最近的过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对人类品种的研究比对血统或类型的研究少得多。 在人类品种研究中,纯种血统的要求可能仅在世界上某些孤立地区才能实现,例如爱斯基摩人部落。如今,人类学家主要根据身体特征来区分人类血统、类型、种族和品种,例如肤色、头发质地、小腿扁平度等。事实上,人类学家从未声称“种族”中存在固有的气质、心理特征或道德特征,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它们。在一项对美国男大学生的研究中,人类学家仔细测量并将学生分为以下“类型”:北欧、阿尔卑斯、地中海、凯尔特和狄那里克。然后,人类学家使用各种评估量表测试了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征。几乎所有结果都是微不足道的。不同“类型”群体的能力和个性在同一范围内。即使是少数异常值也是用既不一致也不明确的统计差异来解释的。

图片来源:人类学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白人比其他任何人类种族“进化得更快”的观点。如果大脑大小是“脑力”的指标(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有些群体的平均大脑大小超过了白人,比如日本人、波利尼西亚人,甚至尼安德特人。尽管乍一看黑人和猿类的面部特征可能看起来很相似,但白人实际上比黑人更像猿类,他们的嘴唇很薄,体毛很茂盛。大多数猴子的毛发下,皮肤是白色的。即使是大猩猩的肤色也比黑人浅,更接近白人。一些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比较新生儿以排除环境和文化干扰来解决人类天生的“种族”差异问题。帕萨马尼克使用耶鲁发展计划研究了纽黑文的 50 名黑人和 50 名白人婴儿。他发现“本研究中黑人婴儿的行为发育平均水平与白人婴儿的平均水平完全相同。” 如果存在显著差异的话,那就是黑人婴儿在整体运动行为上的表现优于白人婴儿(这也是值得怀疑的)。

图片来源:在对年龄较大的学龄前儿童的研究中,其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生活在隔离地区的黑人儿童语言发展速度比白人儿童慢,而混居地区的黑人儿童语言发展速度与白人儿童几乎相同。同一项研究还显示,根据“画人”测试的结果,黑人儿童和白人儿童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显然,不同种族的学龄前儿童在非语言智力方面没有差异,但早期的语言能力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隔离地区儿童的父母可能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黑人,也可能是缺乏社交自由,因此无法灵活充分地发展语言能力。在黑人和白人儿童混居的托儿所里,古德曼发现黑人儿童普遍比白人儿童更活跃、更积极。她还发现,这个年龄段的黑人儿童表现出比白人儿童更强烈的种族意识。他们被各种他们模糊意识到的障碍所困扰。尽管他们太小,无法理解这些困扰的性质,但这种模糊的劣势感导致一些黑人儿童在各个方面变得防御性强、反应过度和紧张。 显然,黑人孩子不可能天生冷漠、注意力不集中或懒惰。如果黑人年龄较大时,其冷漠程度明显高于白人,这并不一定是种族先天缺陷,更有可能是黑人健康状况较差、抑郁程度较重,或以疏离态度抵制歧视。

图片来源:当人们将种族与种族特征混为一谈时,他们就混淆了天生与后天习得的事物。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这种混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为它夸大了人类特征的先天性。遗传可以逐渐改变。学习,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彻底改变我们。人类学在种族研究中得出的两个最明确的结论是:(1)除了世界上偏远地区,很少有人拥有纯血统;大多数人都是混血儿(从种族角度而言),因此这个概念意义不大。(2)大多数归因于种族的人类特征实际上源于文化多样性,因此这些差异应该被视为族裔差异,而不是种族差异。即使是拥有单一祖先的黑人,也是一个属于许多不同族群的种族。波兰人和捷克人拥有相同的血统和种族,但他们属于明显不同的族群,讲不同的语言。另一方面,不同种族的人可以属于同一族群(瑞士)。不同族群可以属于同一国家(美国)。 一个民族的特质总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通常是在童年时期,并在我们的一生中根深蒂固(例如,一个人母语的口音会反映在以后学习其他语言的过程中)。这些特质的继承者几乎无意识地将它们传递给他的后代。

图片来源:如今,一些人类学家(尤其是受弗洛伊德影响的人类学家)发展出一套“基本人格结构”理论体系来解释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这一体系强调幼儿学习满足生活基本要求的方式。如果婴儿被严格束缚在襁褓中,他的心理习惯可能会受到这一事实的永久影响。如果我们像某些东方人一样,过分强调如厕训练,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得极其严格、禁欲和残忍。如果孩子总是受到母亲的嘲笑,并像巴勒斯坦文化所提倡的那样,被拿来与弟弟妹妹比较,他可能会发展出高度的“挫折容忍度”,学会永远不表露愤怒或真实感受。虽然英国社会和美国社会之间存在许多种族相似之处,但有一个差异却备受关注。我们认为美国人总是喋喋不休、自吹自擂;相比之下种族天赋,英国人以沉默寡言和低调著称。根据基本人格理论,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 美国孩子常常被鼓励畅所欲言,他们取得的成就也常常得到父母的称赞和奖励;而英国家庭教育则压抑孩子的自我表达欲望,强调孩子只可看、不可听的规则,英国父母奖励孩子低调而非夸夸其谈的言论。人们认为,“基本性格”是一个族群普遍实行的教养模式造成的普遍特征。

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一概念的价值。但它高估了特定群体内模式的普遍性,过分强调了这种养育模式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许多族群特征其实具有惊人的灵活性。一个人在国外旅行时可以很快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在一项著名的研究中,埃夫隆研究了纽约市的意大利人和犹太人。他发现,当这些群体的成员生活在人口密集的族群社区时,他们在说话时手臂运动的范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然而,一旦同一群体的成员离开社区,与其他美国人混居,他们就失去了以前的手势习惯,开始像其他美国人一样耸肩。无论族群特征是固定的还是灵活的,族群之间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往往非常微妙,以至于无法以定量形式进行研究。美国社会工作者经常受到不同族群价值观的挑战。例如,对于希腊客户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这是一个与个人性格有关的概念,它使希腊人拒绝向外人寻求帮助。新墨西哥州的讲西班牙语的民族往往更多地考虑享受现在,而不是未来。 墨西哥西南部的年轻人在完成法律规定的教育后,往往选择不再继续接受教育。对他们来说,“为未来做准备”的价值似乎相对较小。

有些民族并不主张奖励表现好的孩子。对于这些民族,尤其是对于生活在东欧的中国人和犹太人来说,这样的奖励行为是一种贿赂。做一个好孩子是因为应该如此。对美德的奖励就是美德本身。 本文节选自《偏见的本质》。 作者:[美]戈登·奥尔波特 译者:凌晨 出版社:后浪 | 九州出版社 本书深入探讨了“偏见与歧视”这一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核心话题。它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当代社会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人格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特的里程碑式著作。奥尔波特以雄辩的论据和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证明,偏见比人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它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必然产物。要想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索和改变它的深层根源。 作者简介:戈登·奥尔波特( ,1897—1967),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代表之一。193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